而我从未到过父亲的老家——河南周口,我只在父亲的故事里听说过;我出生于郑州,幼时因父亲的工作调动,便跟随父母来到北京生活。
记忆中,父亲常对我说,他去过那么多地方,心始终感觉在漂泊。
时代越走越前,惦念却越来越深。
有些城市会留下青春与热血,但那些有着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地方,仍旧是很多人心底的故乡。
譬如周口。承载着丰润记忆与情感的她,让人愿意停下脚步、在时间里慢慢品读:碧水粼粼的沙颍河、历史悠久的鹿邑太清宫、规模宏大的太昊陵景区、荷红柳绿的龙湖国家湿地公园......这是故乡的山山水水,亦是故乡的风土人情,那么动情、那么令人神往。
这里曾有无数人记忆深处的老宅:坐北朝南的宅院,两扇朱红色的大门温暖而不失庄重,进了门便是宽敞明净的院子,院子往往种有一棵大枣树,树下还有一口老井。
对于住在院子里的人来说,枣树可是夏天午后纳凉的好地方,孩子们围着它嬉戏打闹,大人们则聚在一起闲话家常……斑驳的阳光穿过枣树,均匀地洒在清凉的石板上,恰如时光,被细碎地留在最不舍得丢弃的记忆深处……
冯骥才曾说:“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,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谐。”从《周礼》的“五家为邻、五邻为里”,到《春秋左传》的“亲仁善邻,国之宝也”。泱泱5000年华夏大地,“远亲不如近邻”早已成为珍贵的基因,进而化作最普通的日常。
敞开的院门透着最质朴的信任;邻居下地采摘的瓜果,总会出现在各家的餐桌;从沁凉井水中捞出的西瓜,必定会成为邻里闲聊时的小食;寻不见的孩子,一定又在哪家大快朵颐,原来,蹭饭也曾如此天经地义……
东家有事西家帮,一家有求全村应……满载温情的邻里情,让一位又一位身处都市高楼大厦中的游子,惦记眷恋……
时光若水去,匆匆人生履,但总会有确幸,2019年,当蓝城邂逅周口,这方臻贵的中原土地上,有了一座“飘落人间的天堂”——蓝城·桃李春风。
这是一座舒展而不张扬、古朴却富有活力的蓝城小镇,它承载着万千远在他乡的周口游子们的故乡梦。
蓝城·桃李春风中式合院令人一见倾心,而小镇里营造的美好生活氛围却让人选择停驻。
蓝城·桃李春风就像一个大家庭,没有血缘,亦胜似亲人。在这里,不论开发者、服务者,还是业主,所有人都以“家人”相称,而家人的精神需求,便是小镇营造的核心。
为了拉近家人之间距离,让每位家人都能找到知己,蓝城·桃李春风秉承“交付房子之前先交付邻居”的行动理念,不定期举办丰富的社群活动,为家人们创造一个相识、相知、交流的圈层平台。
从近期刚落下帷幕的生活节、邻里晚宴,到为孩子而设的“自然课堂”,再到温暖长者的“一碗长寿面”.....从后续小镇中心的商家引入,到注重情感关怀的成长教育、健康养老,蓝城·桃李春风的美好生活从雏形到丰满,逐渐成为中原人安放身体、安放需求、安放心灵的美好所在......